BLOG
BACK董慧 : 化羽為籥 (available in Chinese only)
文 | 張夢陽
2023年8月25日
埃馬努埃爾·列維納斯指出他者的無限性優先於本體的整體性,因他者無限性能不斷超越自我中心的封閉領域。1 在董慧的近作中,其以羽毛象徵為自我,並在形態上不斷變化生成的內在性他者向人們展示了這種無限性可能,也在視覺上構建了一個極具個人風格的獨特世界。
董慧以羽毛為主題的創作開始於十年前,她“著迷於羽毛的輕盈感與自由感”,早期在花鳥畫領域的耕耘也為這一系列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在近幾年的作品中,董慧找到了更加個人化的繪畫語言,也將這一主題的系列繪畫延伸進不同的媒介與風格。《芭蕾舞曲》組畫可以代表其中的一個方向:藝術家在皮革上施墨作畫,用簡單的黑白灰構建出空間感與戲劇性。深色的背景凸顯了羽毛的潔白,不同姿態的羽毛組合在一起好像靈動的舞者在翩翩起舞。董慧稱創作的動力源於疫情期間不能外出看芭蕾舞的苦悶心情,印證了吉爾·德勒茲所說的“顏色就是情感本身”。2 背景空間的塑造強化了羽毛的特寫效果,使這種擬人手段更能引起觀者的共鳴。組畫的呈現方式更具連續性,使三維度的空間、四維度的時間與情感和精神聯繫起來。《芭蕾舞曲》是我第一次在展覽現場看到董慧的作品,雖然這四幅畫作尺寸很小,卻在一眾繪畫中顯得格外引人注意。除了創作時傾注的真情實感,恰到好處的空間構建與藝術家對作品的駕馭能力亦成為這組作品的超脫之處。
《一生所愛》則象徵了羽毛繪畫的另一種可能性。兩片深褐色羽毛在雲海中俯瞰蒼茫,這幅作品中的羽毛不再輕盈渺小,而是頗具雄渾之感,如聖物一般在空中翱翔。畫面中的柔和暈染與明亮的色彩頗具嶺南畫派的特點,董慧研習中國畫多年,師從林天行、劉國松、林湖奎等國畫大師,在汲取傳統繪畫精粹的同時也受當代水墨影響,從而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路向。畫中的黑色羽毛不完全來自於董慧的想像,其實原型是雉雞的尾羽。雉雞自古以來就有著神聖的地位,被譽為“吉祥鳥”,而雉雞的羽毛則常用於祭祀或儀仗的裝飾。雉羽常與樂器籥同用,持羽作舞,執籥奏樂。所謂羽籥琴瑟,左右有繹——羽與籥自古就是視覺與聽覺的重要象徵。作品的標題《一生所愛》為宏大的畫面做了人文昇華,羽毛成了愛情的讚歌。
這種化羽為籥的通感同樣體現在《一生與你相依》中,同樣是藝術家歌頌愛情的作品,但這幅畫多了浪漫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元素:羽毛幻化成鵲橋,蜿蜒著伸向天邊,看似沒有盡頭。淡紫色的天空和蔚藍的海面為作品增添了更多女性繪畫的色彩。在兩幅以愛情為主題的畫作中都沒有出現人物形象,董慧用這種去主體化的方式巧妙地將羽毛變為多種修辭,從而在借物抒情中強化了羽毛本身能指與所指之間的對應關係。
從《芭蕾舞曲》的當代性,到《一生所愛》的傳統美學,再到《一生與你相依》中展現出的女性主義特質,董慧雖然專注於描繪羽毛很多年,但她並沒有機械地重複同一主題,也沒有刻意將羽毛符號化。而是不斷探索各種可能性,在擬人與擬物,自我與他者間不斷變換。在近幾年的作品中,藝術家不僅是在描繪她鐘意的羽毛,也是在描繪個人經驗現實下對於時代與生命的思考及感悟。
1 賴俊雄. 回應他者:列維納斯再探. 臺灣: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2014.
2 Deleuze, Gilles, and Felix Guattari. A Thousand Plateaus: Capitalism and Schizophrenia. 1st ed.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7.
張夢陽
藝術學博士;藝術史學家、藝術家、策展人;美國藝術史學家協會會員,美國學院藝術會員,全國高等美術教育學會會員。著有《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美國非裔美術》、《寫給孩子的藝術史:達利的故事》、《中央聖馬丁的十二堂必修課》等。